1091學期 課程基本資料/Course Information
|
系所 / 年級 |
護理系碩士班 1年級 |
課號 / 班別 |
TK200018 / A |
學分數 |
2學分 |
選 / 必修 |
選修 |
科目中文名稱 |
質性研究 |
科目英文名稱 |
Qualitative research |
主要授課老師 |
靖永潔 |
開課期間 |
一學年之上學期 |
人數上限 |
30 人 |
已選人數 |
5 人 |
課程種類 |
一般課 |
課程類別 |
系定 |
學程 |
自由選修 |
全英授課 |
否 |
起始週 / 結束週 / 上課地點 / 上課時間
|
第1週 / 第18週 / H322 / 星期1第13節
第1週 / 第18週 / H322 / 星期1第12節
請各位同學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請勿非法影印。
Please observ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PR), not to make illegal copies.
|
教學綱要/syllabus |
第一部分/Part I(※依課程委員會審議之內容決議填入) |
一、教學目標所要達成之能力培養項目: [依據課程委員會審議通過之課程與基本素養/核心能力關聯表填寫] |
Item |
基本素養/核心能力 Core Literacy/Core Competencies |
相關性 Relevance |
高度相關 |
中度相關 |
1 |
提升照護品質和病人安全之直接照護能力 |
. |
. |
2 |
組織和系統領導之能力 |
. |
. |
3 |
跨領域協同合作之能力 |
. |
. |
4 |
轉譯與整合實證知識至臨床實務之研究能力 |
|
. |
5 |
健康照護政策倡議之能力 |
. |
. |
6 |
專業護理諮詢與指導之能力 |
|
. |
7 |
運用健康照護資訊科技之能力 |
. |
. |
8 |
人文關懷與倫理決策之能力 |
. |
|
SDGs Item |
SDGs目標 SDGs goal |
SDGs描述 SDGs description |
無相關項目 No related items |
|
二、教學目標 (Objective) |
1.認知面:[使學生理解、應用、分析、綜合、比較、推論、評估本課程之理論與概念]:
1.認識質化研究的哲理及方法。
2.瞭解質化研究在護理專業上的應用。
2.技能面[使學生能獲得運用與實做本課程理論與概念之技巧]:
1.能應用質化研究法與相關資料於護理實務中。
2.能撰寫質化研究計畫及整理研究報告。
3.情意面[能引發學生對本課程之興趣,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增加觸類旁通與自主學習]:
能形塑並樂於運用質化研究於護理專業中的態度。
|
三、符合教學目標之課程內容設計 |
1.介紹各種質化研究理論與研究方法
2.學習各種研究理論與方法,並挑選一種(或以上)有興趣的方法,運用在自己的研究主題上。
3.提升學生對於質性研究的設計與應用能力,選擇適當的研究主題與研究方法,擬定或執行研究計畫。 |
四、先修科目 (Pre Course) |
無 |
第二部分/Part II |
一、多元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
二、多元教學方法與教育目標的連結 |
|
三、參考書目 (Reference) [符合教學目標之參考書目] |
中文參考書目 |
1.陳劍涵譯(2018)。質性研究設計-互動取向的方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2.畢恆達(2010)。教授為什麼沒有告訴我。台北:小畢空間出版社。 3.陳榮華(2011)。高達美詮釋學:「真理與方法」導讀。台北市:三民書局。 4.畢恆達(1993)物的意義,一個交互論的觀點。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 5.畢恆達(1900)物情物語。張老師文化。 6.畢恆達(1996)詮釋學與質性研究。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東大。 (pp.27-44) 7.李維倫、賴憶嫻(2009)。現象學方法論:存在行動的投入。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第25期,275-321頁。 8.余振民、修慧蘭(2018)。新手諮商師移情愛治療經驗之個案研究。輔導季刊54:3 2018.09[民107.09] 頁31-44。 9.余振民、修慧蘭(2016)移情愛的心理治療。輔導季刊第52卷第三期,47-59。 10.余振民(2018)心理師面對案主移情愛的治療經驗與反移情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博士論文。 11.劉淑慧(譯)(2009)諮商研究法。(原著:P.Paul Heppner)。台北:學富。
|
英文參考書目 |
英文部分 1.Brinkmann, S., Kvale, S. (2014).InterViews : Learning the Craft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Interviewing. 3nd Edition. Sage Publishing Inc. 2.Bruirski, P., & Monroe, M.(2000). Intersubjective Observations on Transference Love. Psychoanalytic Psychology, 17, 78-87. doi: 10.1037/0736-9735.17.1.78 3.Giorgi, A. (1999). A phenomenological perspective on some phenomenographic results onlearning. Journal of Phenomenological Psychology, 30(2), 68-93. 4.Giorgi A.,Giorgi, B.,Morley, J.(2017)The Descriptive Phenomenological Psychological Method.In Willing and Rogers(ED), The Sage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Psychology(pp.176-192),.Publisher: NY:Sage. 5.Hoglend, P., Hersoug, A. G., Bogwald, K., Amlo, S., Marble, A., Sorbye, O., Crits-Christoph, P. (2011). Effects of transference work in the context of therapeutic alliance and quality of object relations.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79, 697–706. doi:10.1037/a0024863. 6.Kvale S.(1996) Interviews : An Introduction to Qualitative Research Interviewing. Sage Publishing Inc. 7.Ogden, J. K.(1999). Love and Sex in 45 Minutes: Transference Love as Self-and Mutual Regulation. Psychoanalytic Psychology, 16, 588-604.doi: 10.1037/0736-9735.16.4.588 |
|
四、教學進度 (Syllabi) [符合教學目標之教學進度] |
教學進度與何種基本素養/核心能力有關?
|
五、多元評量方法 (Evaluation) [所勾選評量方法之評分加總為100分] |
|
六、多元評量方法與教育目標的連結 |
|
七、講義位址(htt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