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學期 課程基本資料/Course Information
|
系所 / 年級 |
通識課程 1年級 |
課號 / 班別 |
GOG00380 / A |
學分數 |
2學分 |
選 / 必修 |
通識 |
科目中文名稱 |
國際移動力-4 |
科目英文名稱 |
International Mobility |
主要授課老師 |
林孟煒 |
開課期間 |
一學年之上學期 |
人數上限 |
50 人 |
已選人數 |
21 人 |
課程種類 |
一般課 |
課程類別 |
校定 |
學程 |
通識博雅課程-生活類 |
全英授課 |
否 |
起始週 / 結束週 / 上課地點 / 上課時間
|
第1週 / 第18週 / M407 / 星期1第3節
第1週 / 第18週 / M407 / 星期1第4節
請各位同學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請勿非法影印。
Please observ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PR), not to make illegal copies.
|
教學綱要/syllabus |
第一部分/Part I(※依課程委員會審議之內容決議填入) |
一、教學目標所要達成之能力培養項目: [依據課程委員會審議通過之課程與基本素養/核心能力關聯表填寫] |
Item |
基本素養/核心能力 Core Literacy/Core Competencies |
相關性 Relevance |
高度相關 |
中度相關 |
1 |
問題解決能力 |
|
. |
2 |
獨立思辨能力 |
|
. |
3 |
團隊合作與溝通能力 |
. |
. |
4 |
自主學習能力 |
. |
. |
5 |
跨領域整合能力 |
. |
. |
6 |
跨文化瞭解能力 |
|
. |
7 |
生活美學能力 |
. |
. |
SDGs Item |
SDGs目標 SDGs goal |
SDGs描述 SDGs description |
無相關項目 No related items |
|
二、教學目標 (Objective) |
1.認知面:[使學生理解、應用、分析、綜合、比較、推論、評估本課程之理論與概念]:
1.認知面:學生課透過美術館策展與變化與環境批判理論兩大子題了解多元文化主義與全球化、邊界認同、政治、族群性及後殖民文學的關聯性。
2.技能面[使學生能獲得運用與實做本課程理論與概念之技巧]:
2.技能面:透過閱讀與討論英語文及視聽資料,使用恰當的英語討論並評論議題。
3.情意面[能引發學生對本課程之興趣,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增加觸類旁通與自主學習]:
3.情意面:透過分析後殖民理論、族群與邊界運作的複雜情境,對全球化與在地化溝通的實踐產生同情與理解。
|
三、符合教學目標之課程內容設計 |
本課程可以學生英文程度調整為雙語並行程度。本課程透過去殖民與賦能的角度,解讀國際議題相關教材以培養國際移動力與跨文化知能。課程設計透過圖像、影片及繪本,讓參與者不斷反思的活動,將批判思考與跨文化意識透過反思成為習慣。學習者建立自身意識,檢視自身對國際議題的認識、態度、立場。藉由反思練習,本課程期望參與者對文化的自我與他者產生意識,喚醒跨文化溝通知能,並更進一步,消除個人與制度上的偏見。 |
四、先修科目 (Pre Course) |
無 |
第二部分/Part II |
一、多元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
二、多元教學方法與教育目標的連結 |
|
三、參考書目 (Reference) [符合教學目標之參考書目] |
|
四、教學進度 (Syllabi) [符合教學目標之教學進度] |
教學進度與何種基本素養/核心能力有關?
|
五、多元評量方法 (Evaluation) [所勾選評量方法之評分加總為100分] |
|
六、多元評量方法與教育目標的連結 |
|
七、講義位址(htt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