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查詢 | 回學校首頁

1022學期 課程基本資料/Course Information

系所 / 年級
(資)資傳系  2年級
課號 / 班別
63U00218 / B
學分數
3學分
選 / 必修
必修
科目中文名稱
人機介面
科目英文名稱
Human-Computer Interface
主要授課老師
林佳漢
開課期間
一學年之下學期
人數上限
64 人
已選人數
63 人

起始週 / 結束週 / 上課地點 / 上課時間

第1週 / 第18週 / I213 / 星期3第04節
第1週 / 第18週 / I213 / 星期3第02節
第1週 / 第18週 / I213 / 星期3第03節

請各位同學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請勿非法影印。
Please observ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PR), not to make illegal copies.

教學綱要/syllabus

第一部分/Part I(※依課程委員會審議之內容決議填入)

一、教學目標所要達成之能力培養項目:
[依據課程委員會審議通過之課程與基本素養/核心能力關聯表填寫]
基本素養/核心能力 Core Literacy/Core Competencies 相關性 Relevance
高度相關 中度相關
資訊媒體傳播 tick

.

資訊媒體設計

.

tick
資訊媒體分析

.

.

資訊媒體應用 tick

.

二、教學目標
(Objective)
1.認知面:[使學生理解、應用、分析、綜合、比較、推論、評估本課程之理論與概念]:
     本課程介紹能讓使用者與資訊系統有效互動之設計原則,其中包含使用者介面、人機互動、網頁設計、人因工程、產品設計、多媒體設計、電腦科學、資訊系統、行銷學、經營學及娛樂領域等多方面的專業知識與概念。學生修畢本課程後可對人機介面互動有一跨領域之基本理解、分析人機互動之機制、並評估不同人機介面設計之優劣。
2.技能面[使學生能獲得運用與實做本課程理論與概念之技巧]:
     本課程介紹各種人機介面之設計準則與評估方式,讓學生具有互動系統開發與評估之基本能力。
3.情意面[能引發學生對本課程之興趣,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增加觸類旁通與自主學習]:
     人機介面之應用範圍廣泛,本課程涵蓋了使用者介面、人機互動、網頁設計、人因工程、產品設計、多媒體設計、電腦科學、資訊系統、行銷學、經營學及娛樂等不同領域,可激發學生對相關領域之理解,避免從單一角度切入,以利更有效之資訊傳播機制。此外學生更可觸類旁通,廣泛運用不同學科之知識,並自我統整
三、符合教學目標之課程內容設計
課程講授與討論、人機互動觀察日誌、使用者觀察、資訊系統與網頁評估、與資訊產品易用性評估。
四、先修科目
(Pre Course)
  無

第二部分/Part II

一、多元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由學生自訂學習目標與抱負水準  案例或故事討論  講述
 服務學習  學生課後書面報告  小組討論  參訪
 學生上台報告  腦力激盪  學生實作  角色演練
 習題練習  影片欣賞與討論  採訪  e化教學
 審議式民主  觀察與資料收集  一分鐘回饋  其他
二、參考書目 (Reference)
[符合教學目標之參考書目]
互動設計 跨越人-電腦互動
陳建雄譯 全華圖書出版
三、教學進度
(Syllabi)
[符合教學目標之教學進度]
2014/2/19 課程簡介與人機介面基本觀念介紹 林佳漢
2014/2/26 人機介面概述 何謂互動設計? 林佳漢
2014/3/5 何謂互動設計? 林佳漢
2014/3/12 互動的認識與概念化 林佳漢
2014/3/19 了解使用者 林佳漢
2014/3/26 介面如何影響使用者 林佳漢
2014/4/2 互動設計程序 林佳漢
2014/4/9 確認需要及建立需求 林佳漢
2014/4/16 期中考試 林佳漢
2014/4/23 設計、原型製作及建構 林佳漢
2014/4/30 應用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方法於互動設計上 林佳漢
2014/5/7 評估簡介 林佳漢
2014/5/14 評估架構 林佳漢
2014/5/21 觀察使用者 林佳漢
2014/5/28 詢問使用者及專家 林佳漢
2014/6/4 專題討論及發表 林佳漢
2014/6/11 專題討論及發表 林佳漢
2014/6/18 期末考試 林佳漢
四、多元評量方法
(Evaluation)
[所勾選評量方法之評分加總為100分]
評量方式 分數 評量方式 分數
 實作測驗   0  期中筆試  15
 隨堂筆試測驗   0  期末筆試  15
 小組作業  10  期中報告   0
 服務日誌   0  期末報告   0
 口試   0  專題報告  15
 個人上台報告  5  實作作品與反思  10
 小組上台報告  5  前後測比較進步與成長   0
 出席狀況  5  課堂參與與表現  10
 心得與反思報告  10  其他   0
五、講義位址(http://)
http://asia.edu.tw/~edgar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