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1學期 課程基本資料/Course Information
|
系所 / 年級 |
生科系 4年級 |
課號 / 班別 |
TB300315 / A |
學分數 |
3學分 |
選 / 必修 |
選修 |
科目中文名稱 |
菇類培養及發酵(創新轉型) |
科目英文名稱 |
Mushroom Cultivation and Fermentation |
主要授課老師 |
林俊義 |
開課期間 |
一學年之上學期 |
人數上限 |
20 人 |
已選人數 |
10 人 |
起始週 / 結束週 / 上課地點 / 上課時間
|
第1週 / 第18週 / HB77 / 星期2第05節
第1週 / 第18週 / HB77 / 星期2第06節
第1週 / 第18週 / HB77 / 星期2第98節
請各位同學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請勿非法影印。
Please observ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PR), not to make illegal copies.
|
教學綱要/syllabus |
第一部分/Part I(※依課程委員會審議之內容決議填入) |
一、教學目標所要達成之能力培養項目: [依據課程委員會審議通過之課程與基本素養/核心能力關聯表填寫] |
基本素養/核心能力 Core Literacy/Core Competencies |
相關性 Relevance |
高度相關 |
中度相關 |
培養健康身心靈 |
|
. |
團隊精神與敬業態度 |
|
. |
口語表達與溝通能力 |
. |
. |
邏輯思考能力 |
. |
. |
專業能力 |
|
. |
國際視野 |
. |
. |
|
二、教學目標 (Objective) |
1.認知面:[使學生理解、應用、分析、綜合、比較、推論、評估本課程之理論與概念]:
讓學生了解食藥用菇類的分類、基本構造以及生理所需的環境與生長條件
2.技能面[使學生能獲得運用與實做本課程理論與概念之技巧]:
讓學生了解菌絲生長的培養方法、無菌操作以及子實體出菇的技術
3.情意面[能引發學生對本課程之興趣,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增加觸類旁通與自主學習]:
本課程會利用實物、幻燈片以及企業參訪,1分鐘回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
三、符合教學目標之課程內容設計 |
1.菇類的分類
2.菇類的栽培
3.菇類的發酵
4.菇類的功能性分析
5.菇類產品的開發
重要注意事項:選修本課程(創新轉型)(TB300315)之同學須同時選修菇類栽培實習(創新轉型)(TB300312)。 |
四、先修科目 (Pre Course) |
|
第二部分/Part II |
一、多元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
二、參考書目 (Reference) [符合教學目標之參考書目] |
|
三、教學進度 (Syllabi) [符合教學目標之教學進度] |
2016/9/13 |
菇類分類及功用 |
林俊義 |
2016/9/20 |
菇類基本特性 |
林俊義 |
2016/9/27 |
台灣菇類發展概況 |
林俊義 鄭統隆 |
2016/10/4 |
藥用菇類 |
林俊義 |
2016/10/11 |
台灣新興菇類的介紹 |
林俊義 |
2016/10/18 |
日本的菇類發展與介紹 |
林俊義 |
2016/10/25 |
菌種的製備與保存 |
林俊義 |
2016/11/1 |
液體菌種在菇類產業之應用 |
林俊義 |
2016/11/8 |
期中考 |
林俊義 |
2016/11/15 |
菇類生產設施與栽培技術之演進 |
林俊義 |
2016/11/22 |
洋菇的栽培技術與病害管理 |
林俊義 |
2016/11/29 |
杏鮑菇的栽培技術與病害管理 |
林俊義 |
2016/12/6 |
舞菇、竹蓀及銀耳的栽培技術 |
林俊義 |
2016/12/13 |
參觀菇類博物館 |
林俊義 |
2016/12/20 |
香菇及金針菇的栽培技術 |
林俊義 |
2016/12/27 |
菇類太空包接種實習 |
林俊義 |
2017/1/3 |
菇類之加工利用 |
林俊義 |
2017/1/10 |
期末考 |
林俊義 |
|
四、多元評量方法 (Evaluation) [所勾選評量方法之評分加總為100分] |
|
五、講義位址(htt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