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查詢 | 回學校首頁

1051學期 課程基本資料/Course Information

系所 / 年級
生科系  4年級
課號 / 班別
TB300315 / A
學分數
3學分
選 / 必修
選修
科目中文名稱
菇類培養及發酵(創新轉型)
科目英文名稱
Mushroom Cultivation and Fermentation
主要授課老師
林俊義
開課期間
一學年之上學期
人數上限
20 人
已選人數
10 人

起始週 / 結束週 / 上課地點 / 上課時間

第1週 / 第18週 / HB77 / 星期2第05節
第1週 / 第18週 / HB77 / 星期2第06節
第1週 / 第18週 / HB77 / 星期2第98節

請各位同學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請勿非法影印。
Please observ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PR), not to make illegal copies.

教學綱要/syllabus

第一部分/Part I(※依課程委員會審議之內容決議填入)

一、教學目標所要達成之能力培養項目:
[依據課程委員會審議通過之課程與基本素養/核心能力關聯表填寫]
基本素養/核心能力 Core Literacy/Core Competencies 相關性 Relevance
高度相關 中度相關
培養健康身心靈 tick

.

團隊精神與敬業態度 tick

.

口語表達與溝通能力

.

.

邏輯思考能力

.

.

專業能力 tick

.

國際視野

.

.

二、教學目標
(Objective)
1.認知面:[使學生理解、應用、分析、綜合、比較、推論、評估本課程之理論與概念]:
     讓學生了解食藥用菇類的分類、基本構造以及生理所需的環境與生長條件
2.技能面[使學生能獲得運用與實做本課程理論與概念之技巧]:
     讓學生了解菌絲生長的培養方法、無菌操作以及子實體出菇的技術
3.情意面[能引發學生對本課程之興趣,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增加觸類旁通與自主學習]:
     本課程會利用實物、幻燈片以及企業參訪,1分鐘回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符合教學目標之課程內容設計
1.菇類的分類 2.菇類的栽培 3.菇類的發酵 4.菇類的功能性分析 5.菇類產品的開發 重要注意事項:選修本課程(創新轉型)(TB300315)之同學須同時選修菇類栽培實習(創新轉型)(TB300312)。
四、先修科目
(Pre Course)
  

第二部分/Part II

一、多元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由學生自訂學習目標與抱負水準  案例或故事討論  講述
 服務學習  學生課後書面報告  小組討論  參訪
 學生上台報告  腦力激盪  學生實作  角色演練
 習題練習  影片欣賞與討論  採訪  e化教學
 審議式民主  觀察與資料收集  一分鐘回饋  其他
 企業參訪  與課程有關之實務學習  見習  實習
 服務學習課程  其他系課程委員會核定之實務學習項目  協同教學  磨課師課程
 翻轉教學
二、參考書目 (Reference)
[符合教學目標之參考書目]
三、教學進度
(Syllabi)
[符合教學目標之教學進度]
2016/9/13 菇類分類及功用 林俊義
2016/9/20 菇類基本特性 林俊義
2016/9/27 台灣菇類發展概況 林俊義 鄭統隆
2016/10/4 藥用菇類 林俊義
2016/10/11 台灣新興菇類的介紹 林俊義
2016/10/18 日本的菇類發展與介紹 林俊義
2016/10/25 菌種的製備與保存 林俊義
2016/11/1 液體菌種在菇類產業之應用 林俊義
2016/11/8 期中考 林俊義
2016/11/15 菇類生產設施與栽培技術之演進 林俊義
2016/11/22 洋菇的栽培技術與病害管理 林俊義
2016/11/29 杏鮑菇的栽培技術與病害管理 林俊義
2016/12/6 舞菇、竹蓀及銀耳的栽培技術 林俊義
2016/12/13 參觀菇類博物館 林俊義
2016/12/20 香菇及金針菇的栽培技術 林俊義
2016/12/27 菇類太空包接種實習 林俊義
2017/1/3 菇類之加工利用 林俊義
2017/1/10 期末考 林俊義
四、多元評量方法
(Evaluation)
[所勾選評量方法之評分加總為100分]
評量方式 分數 評量方式 分數
 實作測驗   0  期中筆試  30
 隨堂筆試測驗   0  期末筆試  30
 小組作業   0  期中報告   0
 服務日誌   0  期末報告   0
 口試   0  專題報告   0
 個人上台報告   0  實作作品與反思   0
 小組上台報告   0  前後測比較進步與成長   0
 出席狀況  15  課堂參與與表現  10
 心得與反思報告  15  其他   0
五、講義位址(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