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92學期 課程基本資料/Course Information
|
系所 / 年級 |
通識課程 1年級 |
課號 / 班別 |
GOG00333 / A |
學分數 |
2學分 |
選 / 必修 |
通識 |
科目中文名稱 |
地方文化與智慧社群-2 |
科目英文名稱 |
Local Culture and Smart Community |
主要授課老師 |
林錫銓 |
開課期間 |
一學年之下學期 |
人數上限 |
80 人 |
已選人數 |
61 人 |
起始週 / 結束週 / 上課地點 / 上課時間
|
第1週 / 第18週 / I107 / 星期2第08節
第1週 / 第18週 / I107 / 星期2第07節
請各位同學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請勿非法影印。
Please observ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PR), not to make illegal copies.
|
教學綱要/syllabus |
第一部分/Part I(※依課程委員會審議之內容決議填入) |
一、教學目標所要達成之能力培養項目: [依據課程委員會審議通過之課程與基本素養/核心能力關聯表填寫] |
基本素養/核心能力 Core Literacy/Core Competencies |
相關性 Relevance |
高度相關 |
中度相關 |
健康 Health [具有促進身體、心理以及靈性健康的良好習慣] |
. |
|
關懷 Care [具有實踐關懷自己(尊重生命、感恩惜福)、關懷他人 (孝親尊長、同理尊重、團隊合作)、關懷社會(扶助弱勢、服務社區)、以及關懷世界(愛護地球、多元文化) 的行動力] |
|
. |
創新 Innovation [具有創造特色的原創力與求新、求變及應變的能力] |
. |
|
卓越 Excellence [具有追求自我突破,並能終身學習,以不斷因應社會與時代需求的企圖心] |
. |
. |
中文能力 Chinese Competencies[具有中文閱讀賞析、文字運用表達及文書處理能力] |
. |
|
英文能力 English Competencies[具有英文閱讀、寫作及聽講之溝通能力] |
. |
. |
資訊能力 Information Competencies[具有常用的電腦軟體操作及利用網際網路中豐富資源的能力] |
. |
. |
|
二、教學目標 (Objective) |
1.認知面:[使學生理解、應用、分析、綜合、比較、推論、評估本課程之理論與概念]:
連結實體社區場域與虛擬智慧社群,學習從網路的交流互動到社區的文化保育行動。
2.技能面[使學生能獲得運用與實做本課程理論與概念之技巧]:
培育整合性智慧生活人才,學習掌握運用智慧科技的社區營造與文化保育方法
3.情意面[能引發學生對本課程之興趣,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增加觸類旁通與自主學習]:
啟發學生對地方文化保育與社區再發展的關心和重視
|
三、符合教學目標之課程內容設計 |
教學採用做中學之多元教授方法,除了教師講述、分組討論,還有網路實作和社區行動。課程安排包括四大部分:一、課堂講述(包含教師上課與邀請四位專家演講);二、小組活動(組織虛擬與實際的社區工作隊);三、網路實作(對話、創作、連結);四、社區行動(參訪、紀錄、活動)。 |
四、先修科目 (Pre Course) |
|
第二部分/Part II |
一、多元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
二、參考書目 (Reference) [符合教學目標之參考書目] |
■指定閱讀教材: 1. 漢寶德, 張振益等著(1999)《科技與人文的對話》。臺北市 : 雄獅。 2.Robert Theobald著;孟祥森譯(民89),《社群時代》。臺北市 :方智出版社。 3.喬爾.康莫(Joel Comm),肯恩.伯格(Ken Burge)著;邱慧菁譯(2009)《140 字,推爆全世界 : 今天一定要學會的推特力》。臺北市 : 三采文化。 ■參考書籍: 1. 林千乃(2009)《網路社群互動現象之詮釋性?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資訊管理學?究所 2.嚴秀芬(2001)《網路社群於知識分享平台應用之規劃與建置先期?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工業工程學?究所 3.黃?龍(2001)《網路上的公共領域實踐 : 以弱勢社群網站為例》。 碩士論 文--世新大學傳播?究所。 ■延伸閱讀資料: 1.徐治平編(2004)《科技與人文的對話》。臺北市 : 國立台灣大學共同教育委員會。 2. 鄭晃二著(民95),《友善的空間─創造對話的參與式營造》。臺北市 :田園 城市文化事業。 3.徐振雄 (2004) <網路公民社群與法治社會>《高雄師大學報》16期123 -137。
|
三、教學進度 (Syllabi) [符合教學目標之教學進度] |
2011/2/22 |
●請注意:本學期「社區美學」課程已更換為屬性相同之「地方文化與智慧社群」課程。
●本週主題:「地方文化與智慧社群」與我 |
林錫銓 |
2011/3/1 |
人文與科技 |
林錫銓 |
2011/3/8 |
社區與社群 |
林錫銓 |
2011/3/15 |
文化場域參訪 |
林錫銓 |
2011/3/15 |
組織社群 |
林錫銓 |
2011/3/22 |
演講1--文化保育與社區營造 |
|
2011/4/5 |
清明節放假 |
林錫銓 |
2011/4/12 |
演講2:社群網站的發展與應用 |
林錫銓 |
2011/4/19 |
演講3--網路行為與倫理 |
林錫銓 |
2011/4/26 |
行動1:光復新村文化空間認養 |
林錫銓 |
2011/5/3 |
網路空間的人文規劃 |
林錫銓 |
2011/5/17 |
網路智慧的操作技巧 |
林錫銓 |
2011/5/24 |
智慧社群的建構原理 |
林錫銓 |
2011/5/24 |
演講4:智慧社群的人文關懷 |
林錫銓 |
2011/5/31 |
智慧社群的公民實踐 |
林錫銓 |
2011/6/7 |
行動2:認養空間營造 |
林錫銓 |
2011/6/14 |
行動3:光復新村文化市集 |
林錫銓 |
2011/6/21 |
心得發表 學習反思 |
林錫銓 |
|
四、多元評量方法 (Evaluation) [所勾選評量方法之評分加總為100分] |
|
五、講義位址(htt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