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92學期 課程基本資料/Course Information
|
系所 / 年級 |
(人)心理系碩士班 1年級 |
課號 / 班別 |
45M00059 / A |
學分數 |
3學分 |
選 / 必修 |
選修 |
科目中文名稱 |
社會與人格心理學專題:人格理論深論 |
科目英文名稱 |
Seminar in Social and Personality Psychology : Personality Theory Readers |
主要授課老師 |
張利中 |
開課期間 |
一學年之下學期 |
人數上限 |
20 人 |
已選人數 |
6 人 |
起始週 / 結束週 / 上課地點 / 上課時間
|
第1週 / 第18週 / M519 / 星期2第05節
第1週 / 第18週 / M519 / 星期2第06節
第1週 / 第18週 / M519 / 星期2第07節
請各位同學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請勿非法影印。
Please observ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PR), not to make illegal copies.
|
教學綱要/syllabus |
第一部分/Part I(※依課程委員會審議之內容決議填入) |
一、教學目標所要達成之能力培養項目: [依據課程委員會審議通過之課程與基本素養/核心能力關聯表填寫] |
基本素養/核心能力 Core Literacy/Core Competencies |
相關性 Relevance |
高度相關 |
中度相關 |
統計及批判 |
|
. |
研發及創新 |
. |
|
專業關懷 |
|
. |
專業成長 |
|
. |
|
二、教學目標 (Objective) |
1.認知面:[使學生理解、應用、分析、綜合、比較、推論、評估本課程之理論與概念]:
本課程將帶領學生深入理解存在主義的主體學說、超個人心理學的靈性自我學說、敘事心理學的人格階層理論,以及新精神分析的自我理論。學生將選擇兩個以上的理論進行分析、比較與綜合,並成為其個人研究論文的重要基礎。
2.技能面[使學生能獲得運用與實做本課程理論與概念之技巧]:
增進個人自我人格分析以及寫作與講述生命故事的能力。
3.情意面[能引發學生對本課程之興趣,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增加觸類旁通與自主學習]:
透過個人之生命故事寫作,強化學習動機,並增進對於個人的人格與自我有深刻的分析、認識與接納。
|
三、符合教學目標之課程內容設計 |
本課程以超越人格理論之特質論為主要的目標;介紹後現代、新精神分析以及超個人心理學的人格理論。 |
四、先修科目 (Pre Course) |
人格心理學 |
第二部分/Part II |
一、多元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
|
二、參考書目 (Reference) [符合教學目標之參考書目] |
任其平(2009)主體的在世之在:賓斯萬格研究。福建教育 出版社。 劉國彬、楊德友(譯)(1997)。C. G. Jung著。回憶, 夢,醒思--榮格自傳(Memories, Dreams, Reflection)。台北:張老師。 朱侃如(譯)(1999)。M. Stein著。榮格心靈地圖 Jung’s Map of the Soul)。台北:立緒文化。 許金聲等(譯)(2007)。A. Maslow著。 動機與人格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3rd, 1970, New York: Harper & Row)。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方紅、郭本禹(譯)(2008)。Rollo May著。存有的發現 (The discovery of being: Writings in existential psychology, 1983)。北京:中國人 民大學。 康綠島(譯)(1989)。E. Erikson著。青年路德 (Young man Luther: A study in Psychoanalysis and history, 1962, New York: Norton)台北:新橋譯叢。 馬一波、鍾華(2006)。故事與人格:人格敘事理論。載於 敘事心理學(頁24-52)。上海:上海教育。 陳登義(譯)(2006)。L. Gomez著。客體關係入門—基本 理論與應用(An Introduction to Object Relations)。台北:五南出版。 |
三、教學進度 (Syllabi) [符合教學目標之教學進度] |
2011/2/22 |
課程導論 |
張利中 |
2011/3/8 |
存在主義心理學
Binswanger:主體的在世存在
|
張利中 |
2011/3/15 |
存在主義心理學
Rollo May:存在之發現
|
張利中 |
2011/3/22 |
存在主義心理學
Yalom:存在心理治療 I
|
張利中 |
2011/3/29 |
存在主義心理學
Yalom:存在心理治療 II
|
張利中 |
2011/4/5 |
超個人心理學Jung:分析心理學 |
張利中 |
2011/4/12 |
超個人心理學Jung人格結構與個體化歷程 |
張利中 |
2011/4/19 |
超個人心理學K. Wilber:整全意識與意識光譜 |
張利中 |
2011/4/26 |
人格的敘事理論與研究
McAdams的敘事與人格結構階層分析I
|
張利中 |
2011/5/3 |
人格的敘事理論與研究
McAdams的敘事與人格結構階層分析II
|
張利中 |
2011/5/10 |
人格的敘事理論與研究
Erikson:青年路德
|
張利中 |
2011/5/17 |
人格的敘事理論與研究
Freud:達文西童年的回憶
|
張利中 |
2011/5/24 |
新精神分析
H. Kohut:自體分析與自戀性格
|
張利中 |
2011/5/31 |
新精神分析
M. Klein:主體性理論
|
張利中 |
2011/6/7 |
新精神分析
C. Winnicott:自我的結構與浮現
|
張利中 |
2011/6/14 |
新精神分析
H. Lacan:精神分析與文化心理
|
張利中 |
2011/6/21 |
期末專題報告I |
張利中 |
2011/6/28 |
期末專題報告II |
張利中 |
|
四、多元評量方法 (Evaluation) [所勾選評量方法之評分加總為100分] |
|
五、講義位址(htt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