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查詢 | 回學校首頁

1041學期 課程基本資料/Course Information

系所 / 年級
社工系進修學士班  3年級
課號 / 班別
42B00021 / A
學分數
2學分
選 / 必修
必修
科目中文名稱
社會工作研究法(一)
科目英文名稱
Social work research (1)
主要授課老師
江委螗
開課期間
一學年之上學期
人數上限
60 人
已選人數
38 人

起始週 / 結束週 / 上課地點 / 上課時間

第1週 / 第18週 / L010 / 星期2第10節
第1週 / 第18週 / L010 / 星期2第11節

請各位同學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請勿非法影印。
Please observ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PR), not to make illegal copies.

教學綱要/syllabus

第一部分/Part I(※依課程委員會審議之內容決議填入)

一、教學目標所要達成之能力培養項目:
[依據課程委員會審議通過之課程與基本素養/核心能力關聯表填寫]
基本素養/核心能力 Core Literacy/Core Competencies 相關性 Relevance
高度相關 中度相關
關懷服務能力

.

.

溝通協調團隊合作能力 tick

.

資源整合及管理能力 tick

.

多元思維與自我專業成長 tick

.

二、教學目標
(Objective)
1.認知面:[使學生理解、應用、分析、綜合、比較、推論、評估本課程之理論與概念]:
     社會工作研究與社會工作實務具有關聯性並應相輔相成, 為使學生了解社會科學研究的邏輯、認識研究方法,並了解研究方法的價值,期待未來作為實務社會工作者,瞭解如何運用研究方法蒐集所需資訊,或懂得判讀資料的正確與否,提升實務服務工作之成效。
2.技能面[使學生能獲得運用與實做本課程理論與概念之技巧]:
     上學期課程以理論及概念為基礎,介紹研究步驟及各階段應注意的重點,同時著重在量化研究變項操作化的認知、測量的概念與工具介紹,以及量化及質化研究問卷設計之練習,期於期末指導學生進行研究計畫的撰擬。
3.情意面[能引發學生對本課程之興趣,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增加觸類旁通與自主學習]:
     藉由教師講授、學生實作、討論以及自主閱讀文獻,加深學生對於社會工作研究方法之理解與興趣。本學期補充六篇學術期刊文章─三篇量化研究,三篇質性研究,期望藉此使學生了解嚴謹性與學術性兼具之研究文章,作為未來研究實作之參考範例。先由授課教師講授兩篇文章,其餘四篇文章則每篇由兩組負責進行導讀,導讀時間10分鐘。帶領同學了解該文章之研究架構、研究目的與設計、研究發現與討論、值得參考之處。並由另一組同學進行補充或修正。其餘同學亦需預讀文章。
三、符合教學目標之課程內容設計
本課程為一學年之必修課程,配合上下學期之階段,規劃適切的進度與學習目標,本學期採用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課後討論為輔,並指導學生研擬研究計畫,以及導讀學術研究文獻,並藉由學生個人作業,加強學生對課程之理解。 (一)個人作業:本學期將安排隨堂作業,請同學藉由課堂所學內容或課外補充資料進行作答。並請同學於每週課堂進行前預讀教科書及補充資料。 (二)期末報告(研究計畫書):5-6人一組(預計八組),各組擇定所關懷之社會議題,運用課堂所學進行研究實作,本學期先擇定研究主題並擬寫研究計畫書,包含問題陳述、研究目的、研究設計,作為下學期持續進行研究實作之奠基。 (三)文章導讀:本學期補充六篇學術期刊文章─三篇量化研究,三篇質性研究,期望藉此使學生了解嚴謹性與學術性兼具之研究文章,作為未來研究實作之參考範例。先由授課教師講授兩篇文章,其餘四篇文章則每篇由兩組負責進行導讀,導讀時間10分鐘。帶領同學了解該文章之研究架構、研究目的與設計、研究發現與討論、值得參考之處。並由另一組同學進行補充或修正。其餘同學亦需預讀文章。
四、先修科目
(Pre Course)
  社會統計

第二部分/Part II

一、多元教學方法
(Teaching Method)
 由學生自訂學習目標與抱負水準  案例或故事討論  講述
 服務學習  學生課後書面報告  小組討論  參訪
 學生上台報告  腦力激盪  學生實作  角色演練
 習題練習  影片欣賞與討論  採訪  e化教學
 審議式民主  觀察與資料收集  一分鐘回饋  其他
 企業參訪  與課程有關之實務學習  見習  實習
 服務學習課程  其他系課程委員會核定之實務學習項目  協同教學  磨課師課程
 翻轉教學
二、參考書目 (Reference)
[符合教學目標之參考書目]
課堂用書
Earl Babbie (2013)林秀雲譯。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雙葉書廊。


參考資料
1.Allen Rubin、Earl Babbie(2013)趙碧華、朱美珍、鍾道銓譯。社會工作研究方法(第二版)。台北:心理。
2.Ranjit Kumar(2014),黃光國譯(2014)。研究方法:入門與實務。台北:雙葉書廊。
3.呂玉瑕(2011),〈臺灣民眾性別角色態度的變遷:1991-2001〉,《臺灣社會學刊》,48:51-94。
4.洪明皇(2011),〈社會福利政策該關注所得貧窮或消費貧窮?〉,《臺灣社會福利學刊》。10-1:97-165。
5.潘淑滿、楊榮宗、林津如(2012),〈巢起巢落─女同志親密暴力、T婆角色扮演與求助行為〉,《台灣社會研究季刊》,87:45-102。
6.戴伯芬(2014),〈底層勞動、消費貧窮與都市漫遊者:臺北市街友田野記實〉,《臺灣社會學刊》,54:233-265。
三、教學進度
(Syllabi)
[符合教學目標之教學進度]
2015/9/15 課程介紹、導論 江委螗
2015/9/22 社會工作與社會研究 《科學研究方法》ch1 江委螗
2015/9/29 研究倫理、文化敏感度 《科學研究方法》ch2 江委螗
2015/10/6 理論、概念 《科學研究方法》ch3 江委螗
2015/10/13 量化研究與質性研究; 文獻導讀1─〈底層勞動、消費貧窮與都市漫遊者:臺北市街友田野記實〉 江委螗
2015/10/20 研究計畫撰寫、研究目的與設計 《科學研究方法》ch4 江委螗
2015/10/27 文獻回顧與問題形成1; 文獻導讀2─〈巢起巢落─女同志親密暴力、T婆角色扮演與求助行為〉 江委螗
2015/11/3 文獻回顧與問題形成2 江委螗
2015/11/10 抽樣 《科學研究方法》ch5 江委螗
2015/11/17 概念化過程1─概念化、操作化 《科學研究方法》ch6; 文獻導讀3─〈臺灣民眾性別角色態度的變遷:1991-2001〉 江委螗
2015/11/24 概念化過程2─測量品質 《科學研究方法》ch6 江委螗
2015/12/1 資料蒐集方法─調查 《科學研究方法》ch8; 文獻導讀4─〈社會福利政策該關注所得貧窮或消費貧窮?〉 江委螗
2015/12/8 資料蒐集方法─實驗、其他 《科學研究方法》ch9 江委螗
2015/12/15 量化研究設計練習與討論 江委螗
2015/12/22 質性研究方法 《科學研究方法》ch11 江委螗
2015/12/29 質性研究設計練習與討論 江委螗
2016/1/5 研究計畫報告與指導1 江委螗
2016/1/12 研究計畫報告與指導2 學期總檢討 江委螗
四、多元評量方法
(Evaluation)
[所勾選評量方法之評分加總為100分]
評量方式 分數 評量方式 分數
 實作測驗   0  期中筆試   0
 隨堂筆試測驗   0  期末筆試   0
 小組作業   0  期中報告   0
 服務日誌   0  期末報告  25
 口試   0  專題報告   0
 個人上台報告   0  實作作品與反思   0
 小組上台報告  20  前後測比較進步與成長   0
 出席狀況  15  課堂參與與表現  20
 心得與反思報告  10  其他  10
五、講義位址(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