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回學校首頁 









0981學期 課程基本資料

系所 / 年級
通識課程  1年級
課號 / 班別
GOG00294 / A
學分數
2學分
選 / 必修
通識
科目中文名稱
資訊素養與倫理-2
科目英文名稱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Ethics
主要授課老師
蔡宜勳
開課期間
一學年之上學期
人數上限
48 人
已選人數
37人

起始週 / 結束週 / 上課地點 / 上課時間

第1週 / 第18週 / I117 / 星期1第01節
第1週 / 第18週 / I117 / 星期1第02節

請各位同學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請勿非法影印。

教學綱要

一、教學目標(Objective)
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如下: (1)分析資訊需求,擬定檢索策略 (2)瞭解資訊的產出與傳播過程,學習資料蒐集與整理技巧 (3)具備使用資訊資源與評估資訊可信度的能力 (4)暸解資訊使用倫理,反思資訊社會中的問題
二、先修科目(Pre Course)
三、教材內容(Outline)
(1) 資訊素養:定義與議題 ‧ 黃振家、張書翎(譯)。B.C. Bruce著。數位時代的資訊素養。台北,學富文化。 ‧ 顏春煌(2006)。數位學習與資訊素養。台北市,金禾資訊。 ‧ 林杏子(2002)。資訊倫理 。台北市:華泰。 ‧ 劉建人、柯菁菁、陳協志編著(2004)。資訊倫理與社會。台北縣:普林斯頓,ISBN 986-7688-51-1 。 ‧ Lawrence Lessig原著, 劉靜怡譯(2008.03)。誰綁架了文化創意—打造知識共享的自由文化。台北市:早安財經文化。 ‧ 許怡安(2000.11)。資訊社會的網路媒體素養。第三屆兩岸傳播媒體邁入二十一世紀學術研討會。台中:朝陽科技大學。 (2) 資訊需求與檢索策略 ‧ 理查‧伍爾曼著;張美惠譯(民83)。資訊焦慮。台北市:時報。 ‧ 曾淑賢(2001)。兒童資訊需求、資訊素養及資訊尋求行為。台北市,文華。 (3) 資訊蒐集與應用 ‧ 謝寶煖(2004)。資訊與網路資源利用。台北市,華泰。 ‧ 鄭雅云(譯)(2005)。西村克己著。圖解思考法。台北市,商周。 ‧ 蕭雲菁(譯)(2006)。R. William著。心智圖筆記術。台中市,晨星。 ‧ 賴鼎銘(1999)。圖書館的利用_大專院校篇。台北市,國家圖書館。 (4) 報告寫作技巧 ‧ 林東清著(2003)。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台北市:智勝文化。 ‧ 潘慧玲編著(2005)。教育論文格式。台北市,雙葉。 (5) 網路著作權 ‧ 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 ‧ 創用CChttp://creativecommons.org.tw/ ‧ 李永然、洪菁黛(2003)。著作權法與你。台北市,永然文化。 ‧ 莊庭瑞、周文茵、李美雪(2008)。創用分享‧快樂使用—從創用CC授權談科技素養。教師天地,156,41-47。 ‧ 章忠信(2004)。著作權博識500問。台北市,五南文化。 ‧ 章忠信(2007)。著作權法逐條釋義。台北市,五南文化。 ‧ 楊智傑(2007)。資訊法。台北市,五南文化。 ‧ 謝銘洋、馮震宇、陳家駿、陳逸南、蔡明誠(2005)。著作權法解讀。台北市,元照。 (6) 網路禮儀 ‧ 梁朝雲(1997)。網路社會素養:電子郵件的禮儀。新聞學研究,54,53-74。 ‧ 楊淑娟(2003)。新媒體與人格國際篇:在網路上做模範公民。天下雜誌,287,104-106。 ‧ 蘇怡如、周倩(2008)。國中學生網路禮儀課程設計、發展與評鑑。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市。 (7) 網路沈迷 ‧ 洪慧芳譯(2007.09)。Angeline, K., Albert, L., Esther T.原著。孩子回家只上網怎麼辦:如何溝通並保護網路世界中的下代。台北市:麥格羅希爾。 ‧ 蔡芳芳、林鶴玲(2001)。媒體中的網路與青少年:以平面新聞媒體報導網咖中的青少年為例。載於2001年網路與社會研討會。新竹:清華大學。 (8) 資訊評估與驗證 ‧ 陳茵嵐(2007)。中學生網路資訊驗證課程設計暨教學實驗研究。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新竹市。 ‧ 陳瀅方(2005)。大學生網路資訊之批判思考運作暨相關教學的實驗研究。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新竹市。 ‧ 葉恆芬(2000)。網路媒體可信度及其影響因素初探研究。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 歐陽誾、童巧雯(2004)。從批判思考的觀點建構網路資訊的運用能力。2004ELTA網路學習理論與應用學術研討會,43-49。新竹市,交通大學。 (9) 知識管理 ‧ 呂筱茵(2001)。數位時代的知識管理。能力雜誌月刊,545號,頁48-53。 ‧ Peter Senge(1994)。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台北市:天下。 ‧ 李誠(2002)。產業環境變遷與人力資源管理,在李誠主編,人力資源管理的12堂課,台北:天下文化,頁7-8。 ‧ 鄭晉昌(2002)。知識管理,在李誠主編,人力資源管理的12堂課,台北:天下文化,頁265-287。 ‧ 黃廷合、吳思達(2004)。知識管理: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全華科技。 ‧ 葉乃嘉(2007)。個人知識管理的第一本書。台北市:松崗。 ‧ 林東清(2003)。知識管理。台北:智勝文化。 ‧ 王如哲(2000)。知識管理與學校教育革新。教育研究集刊,45,頁1-17 (10) 網路人際 ‧ 邱承君(2006)。網誌、網誌活動與網誌世界。資訊社會研究,10,107-146。 (11) 網路言論自由、隱私權 ‧ 陳彥綸(2002)。媒體責任與隱私權。廣電人,85/86,64-66。 ‧ 陳煌勛(2005)。網路隱私權保護之研究。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 彭啟峰(譯)(2002)。G. Brett著。確保個人網路隱私。微電腦傳真雜誌,21(2),228-236。 ‧ 楊智傑(2006)。資訊法。台北,五南。 ‧ 劉靜怡(2001)。網路社會的資訊隱私權保護。資訊社會與新世紀,63,17-27。 ‧ 蔡均璋(2005)。網路個人隱私保衛戰。網路通訊雜誌,170,82-86。 ‧ 蔡達智(2005)。隱私權初探。法學叢刊,50(3),77-99。 ‧ 蕭美惠(譯)(1999)。D. Brin著。透明社會:個人隱私VS.資訊自由。台北市,先覺。 ‧ 賴文智(2001)。網站會員資料與隱私權之保護。網路資訊雜誌,111,104-108。 ‧ 錢世傑(2004)。獵殺隱私時代:10個讓你失去隱私的理由。台北市,三民
四、教學方式(Teaching Method)
非同步網路教學、線上教材、課後測驗、議題討論、分組專題。
五、參考書目(Reference)
六、教學進度(Syllabi)

2009/9/21 課程簡介
2009/9/28 資訊素養:定義與議題
2009/10/5 資訊需求與檢索策略
2009/10/12 資訊蒐集與應用
2009/10/19 資訊評估與驗證
2009/10/26 報告寫作技巧
2009/11/2 網路著作權
2009/11/9 知識管理
2009/11/16 期中考週
2009/11/23 資訊社會
2009/11/30 網路禮儀
2009/12/7 資訊安全
2009/12/14 網路沈迷
2009/12/21 網路人際溝通
2009/12/28 網路隱私權
2010/1/4 網路言論自由
2010/1/11 期末考
2010/1/18 課程檢討與學習省思
七、評量方式(Evaluation)
網路討論40%;課後測驗、期中末考25%; 期末專題25%;學習省思10%
八、講義位址(http://)
九、教育目標